《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》(通俗地译为《帝国主义论》)是《资本论》的具体运用、思想继续和创新发展,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中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,该著作曾被中国共产党指定为“干部必读”,对中国革命、建设和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。本书坚持史论结合的基本原则,力图从写作背景、版本考证、传播历史、研究状况、时代解读等多重维度,立体化地向读者呈现一个书名确定几经坎坷、创作过程曲折艰辛、传播历史跌宕起伏、受青睐程度一波三折、内容丰富多彩的列宁巨著。
- 导 论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1
- 第一部分 历史考证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9
- 第一章 «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» 的写作背景 ——— 11
- 一 时代背景: 帝国主义时代的来临 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11
- 二 现实状况: 严格的书报检查 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14
- 三 理论背景: 多种 “帝国主义” 论调 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15
- 四 真正贡献: 博采众长ꎬ 独成一家 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18
- 第二章 «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» 的写作过程 ——— 39
- 一 写作前的准备阶段 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39
- 二 具体写作过程 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46
- 第三章 «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» 在国际上的
- 出版传播 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87
- 一 在苏联的出版传播 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88
- 二 在其他国家的出版传播 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99
- 第四章 «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» 在中国的
- 出版传播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103
- 一 一些代表性的研究机构、 个人及图书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103
- 二 新中国成立前的出版和传播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112
- 三 新中国成立后的出版和传播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124
- 四 借助 “辞典” 来传播 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177
- 第二部分 研究状况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181
- 第五章 国内研究状况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183
- 一 国内研究现状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183
- 二 国内研究的特点及研究展望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202
- 第六章 国外研究状况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207
- 一 国外研究现状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207
- 二 国外研究«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» 的特点
- 分析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232
- 第三部分 当代解读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239
- 第七章 «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» 结构与内容 —— 241
- 一 生产集中和垄断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241
- 二 银行和银行的新作用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243
- 三 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244
- 四 资本输出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246
- 五 资本家同盟瓜分世界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247
- 六 大国瓜分世界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248
- 七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特殊阶段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249
- 八 资本主义的寄生性和腐朽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251
- 九 对帝国主义的批评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252
- 十 帝国主义的历史地位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253
- 十一 关于列宁写的两个序言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254
- 第八章 «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» 的文本比较 —— 257
- 一 文本比较的原则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257
- 二 «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» 的文本比较情况——— 260
- 三 对文本比较结果的分析和总结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274
- 第四部分 经典著作选编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279
- 列 宁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281
- 第五部分 附 录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387
- 附录Ⅰ 研究文献精选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389
- 一 〔印度〕普拉卡什卡拉特: 21 世纪的马克思主义:
- 对新自由主义和帝国主义的替代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389
- 二 郑 彪: 重读列宁的 «帝国主义论» 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398
- 三 李惠斌: 建立全球化时代的新的概念框架——————— 418
- 四 刘长军: 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传播的模式分析———— 432
- 附录Ⅱ 延伸阅读书目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446
- 一 经典著作与基本参考资料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446
- 二 国内专著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448
- 三 译著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452
- 四 英文文献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455
- 五 期刊论文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456
- 后 记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— 460
刘长军,男,法学博士,铁道党校党建和基本理论教研部副教授。中国人民大学博士,现在中央编译局从事博士后研究。自2006年以来,先后在CSSCI、全国中文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多篇,部分文章被中国人民大学报刊复印资料、新华网、人民网等转载。